腹部的氣壓分布圖

本文選自【傾聽骨盆  健康活到99】- 片山洋次郎

在這裡我想談一下基本的「審視身體的方法」。

審視腹部的狀態,就能掌握骨盆和腰椎的狀態。特別是骨盆很難由自己來碰觸並審視,所以就從腹側來著手。

我把它稱為「腹部的氣壓分佈圖」。確認腹部的彈性可以了解許多事。


在「仰躺著並將膝關節立起」的姿勢下進行就比較容易理解。

一開始先用力按壓肋骨下方的鳩尾(譯註:位於劍突下方)一帶。這一帶最好是非常柔軟,大約是手指可以碰觸到肋骨深處的程度。不論吸氣或吐氣都處於鬆弛狀態是最好的。

如果這個部位變硬,就表示有某處是處於緊繃而無法充份放鬆的狀態。

肚臍上方最好是不硬不軟的狀態。「吸氣時有力,而吐氣時鬆弛」的狀態是最好的。請試著去感覺看看,自然呼吸所呈現的有力和鬆弛狀態。



而圖中的粗線部份,也就是下腹部到側腹部一帶,應該是最有力的部位。試著去按壓看看,如果有彈起來的感覺,就是具有彈性的良好狀態。

下腹部一帶就是所謂的「丹田」。將一般稱為「小腹」之處認定為丹田就行了。在野口整體當中,特別將丹田的力量中央部位稱為「腹部第三」。

只有這個部位的理想狀態是,時常(不論吸氣或是吐氣) 處於有力且具有彈性的狀態。丹田的中央部位「腹部第三」若是鬆弛了,身體就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。

丹田若是鬆弛,就一定會有某個部位是特別用力而呈現緊繃的。所以如果觀察到下腹部有某處是鬆弛的,就可以知道腰部和骨盆呈現緊繃的狀態。

比方說側腹部若是鬆弛,就表示第三腰椎喪失了彈性。第三腰椎是發揮「保持姿勢平衡」功能的主要部位。

試著抓住「髖骨」(髂骨的腹側)的內側一帶,如果感覺鬆弛就表示第四腰椎喪失了彈性。再往內側一點的部位則是和第二腰椎相對應。第四腰椎掌管興奮和清醒,而第二腰椎則是和消化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


順帶一提,以第三腰椎為中心的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間,以及第三腰椎和第四腰椎之間,是脊椎當中活動度特別大的部位。所謂的「腰力」指的就是第三腰椎的彈性。此外,保持同一姿勢時是靠第三腰椎的輕微搖動,才得以達到「靜止」狀態。

另外,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間的動作與胃部活動有關。此處的動作僵硬的人,其胃部(特別是十二指腸)活動就會遲緩,也會處於急躁且對壓力和煩惱相當敏感的狀態。

恥骨上方一帶若是鬆弛,會對應到的部位是第一腰椎。

這個部位與頸部和頭部的緊繃、眼睛的疲勞等問題有關。而恥骨側面若是鬆弛,就表示第五腰椎是僵硬的。就像這樣,每個部位都代表著某種意義。

如果舒緩了身體多餘的緊繃,丹田就會變得有力。

而若是以丹田為中心的腹部有著良好的「氣壓分布」,就能充份地導出身體的活力。

本文選自【傾聽骨盆  健康活到99】- 片山洋次郎

留言